(道橋分公司 蘇愛華)
昭蒙二分部的項目經(jīng)理部位于321國道沿線,雖處蒙山縣城,但是目之所及,門前是山,門后也是山。我們承建的高速公路也從山里來,再到山里去,縮短昭平和蒙山這兩個長壽之鄉(xiāng)的時空距離。
無窮的遠方,無數(shù)的人們,都與我有關。
我進場時,開三輪車的阿姨問我,是不是來修高速公路的,高速公路什么時候開工。縣客運站到駐地的車程大約10分鐘,一路上,她告訴我,蒙山縣還沒有通高速公路,前幾年就聽說過建設規(guī)劃,真希望能早點開工,早點通車。
大二暑期,我在漓江出版社擔任實習編輯,負責搜集廣西村落文化的資料,那時便懂得長坪有個水韻瑤寨。當我踏足蒙山縣才知道,這處“世外桃源”的游客,遠不及一些交通運輸條件好的廣西少數(shù)民族特色村寨。
2017年10月18日,我進場昭蒙二分部一周后,黨的十九大在人民大會堂開幕。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,在全黨開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,用黨的創(chuàng)新理論武裝頭腦,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實現(xiàn)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斗。作為一名文學院的畢業(yè)生,我從零開始,在工地上修行漢語言文學“土木工程方向”,與同事們一起建設昭蒙路。作為一名基層黨務政工員,我和全國數(shù)千萬名中共黨員一樣,立足自己的崗位,把“初心”和“使命”化作具體而生動的實踐,努力為工程建設提供服務與保障,用心講好“路橋故事”。
昭蒙路是我大學畢業(yè)后參建的第一條高速公路,還是一條飽含地方百姓期待的“縣縣通”高速公路。正如魯迅先生所言,無窮的遠方,無數(shù)的人們,都與我有關。近千個日夜轉(zhuǎn)瞬即逝,為了一方通達致遠,我們把他鄉(xiāng)作故鄉(xiāng),用披星戴月的奔波,讓三輪車阿姨樸素的愿望由藍圖逐漸變成如虹大道。
世上本沒有路,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。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項目開工之初,昭蒙二分部開展路基土方填筑試驗路施工。拉土車一趟又一趟地向畫好的網(wǎng)格里倒土,鏟車仔細地平整,壓路機再來回碾壓。冬日的午后,這樣的勞動場面忙碌而有序。那時,項目部還沒有購置無人機用于拍攝影像資料。我斜挎著單反相機,登上旁邊的小山坡,再選取合適的角度,嘗試記錄幾個全景的施工畫面。試驗路原是砂糖桔地,早在幾天前,我聽說這塊土地已經(jīng)交付使用,便“采桔東籬下”,去參與“清表工作”。后來的日子里,我行進在昭蒙路的建設征途上,見證自己“清表”過的試驗路層層填筑、左右延伸,經(jīng)歷“黃改黑”,然后“黑改更黑”,猶如巨龍在山間騰飛。
圖:昭蒙二分部路基土方填筑試驗段順利施工(蘇愛華 攝)
道阻且長,行則將至。“世上本沒有路,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。”這是高速公路“篳路藍縷啟山林”的建設歷程的生動寫照。山一程,我們便逢山開路;水一程,我們則遇水架橋。控制性工程官社高架大橋位于昭蒙路中段黃竹口隧道的出口,地理位置偏遠,居險要地勢,作業(yè)平臺狹窄,高空作業(yè)安全風險高,人、機、料等運輸距離長、難度大。我們守好安全的關口,夯實品質(zhì)的根基,把穩(wěn)進度的船舵,逐個突破制約大橋建設的困難和挑戰(zhàn),順利實現(xiàn)昭蒙二分部全線雙幅貫通的目標,為項目建成通車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沒有比腳更長的路,沒有比人更高的山。
時值七月,序?qū)偈⑾摹U衙陕返囊雇聿恢故巧介g的清風、明月與星輝,還有轟鳴的施工機械和滾燙的瀝青。高速公路沿線的砂糖桔樹在悄無聲息地生長,夜間施工的響動把山野的夜晚襯托得更加寧靜。攤鋪機在勻速地前進,瀝青的溫度從路面上升騰,融化在空氣里,微涼的風并不能阻擋汗水從發(fā)膚滲出。
圖:瀝青攤鋪夜間施工(李才恒 攝)
心有所信,方能行遠。路面工區(qū)的負責人老許告訴我,今天從傍晚開始24小時不間斷地施工,可以完成4公里瀝青上面層的攤鋪計劃,而且連續(xù)作業(yè)能讓外露面形象和行車體驗更好。他打著手電筒往前走,反復查看已經(jīng)攤鋪的路段,再指揮機手對某些部位進行復壓。我舉起相機想要定格畫面,卻發(fā)現(xiàn)他的步速快到模糊,穿著反光服的明滅身影時而出現(xiàn)在眼前,又倏而遠至。老許是一名共產(chǎn)黨員,一位路面施工管理經(jīng)驗豐富的老路橋,他幾乎把整個職業(yè)生涯都獻給了祖國的交通基建事業(yè)。筑路的征途上,還有很多像老許這樣不舍晝夜、步履堅定的工匠。他們跨越高山,也跨越真實的自己,在擔當作為中淬煉初心、踐行使命,敢將天塹變通途。
時光的河入海流,當我提筆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,杏壇上的同窗已經(jīng)歡送第一屆學生奔赴高考和中考的戰(zhàn)場,而我參建的第一條高速公路距離建成通車也僅剩余百天。昭蒙路的建設終將告一段落,而品質(zhì)路橋的征途未有窮期。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等將上下而求索。